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數位媒體設計研究所課程


數位媒體設計研究所課程

所培育目標:1.資訊技術2.多媒體技術3.設計、人文藝術

1 網路媒體動畫設計師2 媒體動畫設計師3 程式設計師4 網路媒體網頁設計師5 多媒體程式設計師

 

 基本素養:1. 研究方法2. 專題研討3. 論文

核心能力: 程式設計能力/多媒體技術能力

符號學、色彩認知與應用

智慧財產權、量化研究

設計策略、文化趨勢研究

資訊多媒體與傳播講座、萬人網路遊戲設計議題研究

進階互動數位內容劇情設計、

互動人機介面、遊戲數學()

傳統動畫論、多媒體創作與表現專題()

遊戲圖學、傳播符號學

網路程式設計、科技藝術專題

遊戲方法與認知、資料庫程式設計

設計企劃與管理、資訊傳播專題研究

進階動畫設計()3D 遊戲引擎程式設計

多媒體創作與遊戲表現專題()、 插畫風格研究與應用

設計思考、人工智慧

質化研究、遊戲動畫論

多媒體視覺美學、行動裝置遊戲開發設計

多媒體創作與表現專題()、 遊戲數學()

繪圖程式設計、多媒體創作與遊戲表現專題()

多媒體音樂研究

設計與文化專論

進階動畫設計()

實驗動畫創作研究

VVV

基本設計目標:

本課程目標主要在培養學生具備「基礎設計能力」;著重在體驗並啟發同學對於設計所涉及的想法「造形、色彩、質感、大小」以及做法「位置、方向、空間、重心」等訓練。透過手做與電腦輔助的練習與操作,循次漸進的教導,使同學能正確的認識基本的造形思考方法與製作技巧。要點整理如下:

甲、基礎學理知識:認識「意義、發展、美感、應用」

乙、基礎設計能力:想法「造形、色彩、質感、大小」

丙、基礎設計能力:做法「位置、方向、空間、重心」

丁、基礎設計能力:製作「歷程、態度、成果、展示」

大綱:

1.認識基本設計的學習意義、基礎學理以及發展。

2.建立點、線、面、體等要素的基本構成之概念。

3.體驗單一、單純命題下,簡單材料的構成方法。

4.分析、評鑑、提升”造形美感”以及應用可能。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全息投影的宇宙觀









全息投影的宇宙觀 原文 : Michael Talbot 譯者 : 魯宓

  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複雜的方式解釋Aspect的發現。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釋。例如,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 


全像照相術(Holography)可以說是「雷射立體照相術」。全像使用的科學儀器,雷射光射出後分為兩束,一束投射於被拍照的物體上,反射後再與另一束光相互干擾,然後將干擾波形存於全像軟片上。與傳統照相術不同的是,這張軟片上看起來只是一大堆像水波的紋路,看不出一點被拍照物體之形像(見圖一),可是當我們用雷射光以正確的角度投射於軟片上時,就會顯現出該物體之立體影像。


  要了解為什麼Bohm會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什麼是全像攝影相片。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要製作一張全像攝影相片,物體首先必須用一道激光束照射,然後第二道激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於底片上。底片洗出後,看起來像是無意義的光圈與條紋組合。但是當底片被另一道激光束照射時,一個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就會出現在底片中(這不同於一般印刷式的所謂全像相片,只有狹窄的角度可見立體影像。真正的全像攝影相片是沒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須用雷射光才可見影像。)

-  影像的立體不是全像攝影唯一特殊之處。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全像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份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組織與秩序。西方科學的歷史多半是基於一種偏見,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現象,不管是只青蛙或一陣風暴,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像攝影教導我們,宇宙中可能有事物不會配合這項假設。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像攝影式結構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了解Aspect 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的實際延伸。 -

  為了使人們更容易想象出他的假設,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象一個水族箱,裡面有一條魚。也想象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你對它的了解是來自於兩臺電視攝影機,一臺位於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臺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臺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螢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畢竟,由於攝影機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會稍有不同。但是當你繼續注視這兩條魚時,你會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係。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稍微不同,但互相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總是面對側方。如果你沒有覺察到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顯然這並非事實。


  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複雜空間,就像那水族箱。而且,他補充,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它們部份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份」,而是一種更深沉與更基本整體的片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投影,一個全像式的幻象。 

 

「情與無情」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眾生即眾緣和合而生的現相),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從心想生。大經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指一個生命共同體,植物當然亦不例外。除了這種幻象的性質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著其它更為驚人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離是一種幻象,這表示在現實的更深層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是相互關連的。在人腦中的一個碳原子中的一個電子是連接到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而它們又連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鮭魚,所有跳動的心臟,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貫穿一切事物,而雖然人類的本性是去分類處理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一切的分類都是必要的假像,而一切的終極本質是一個無破綻的巨網。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的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其中。這表示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將來有一天會有可能進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來根源,至少它包括了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誇粒子,從藍鯨到加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一切。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他大膽地說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它沒有包括著更多。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構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Bohm不是唯一的研究者發現宇宙是一個全像攝影式的幻象。在腦部研究的領域中,史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 Pribram也分別獨立地相信現實的全像式本質。

 
  Pribram 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因而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的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份」的記憶儲存本質。 


  然後在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 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知道他發現了腦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 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Pribram 相信頭腦本身就是一個全像攝影相片。 

  Pribram 的理論也解釋了人類頭腦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儲藏那麼多的記憶。曾經有人估計人類頭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記憶約一百億位(bits)的資料(大約是五套大英百科全書)。相似的,除了其它功能之外,全像攝影也具有驚人的資料儲存容量只要改變兩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許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範過,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塊底片上可以儲存一百億位的資料。 

  如果腦部是根據全像攝影的原理來操作,我們就比較能了解我們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從我們那龐大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資料。的確,人類思考過程的一項最驚人的特征是,每一件數據都似乎與其它所有資料相互連接這也是全像攝影幻象的另一項基本特性。因為全像攝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與其它部份交互關連著,這也許是大自然交互關連繫統的最終極例子。 


  在Pribram 的全像式腦部模型的啟發下,記憶的儲存不只是腦部科學唯一稍獲解答的謎。另一項謎題是腦部如何翻譯它從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動(光波,聲波,等等),使之成為我們知覺的具體世界。記錄與解讀波動正是全像攝影最擅長的。正如全像攝影像是某種鏡頭,某種傳譯的工具,能把顯然無意義的波動圖案轉變為連貫的影像,Pribram 相信腦部也有一個鏡頭,使用全像式原理來數據式地把經由感官收到的波動轉變為我們內在知覺的世界。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腦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來進行操作。事實上,Pribram 的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腦神經學家的支持。阿根廷籍的意大利腦神經研究者Hugo Zucarelli最近把全像式模型應用到聽覺的世界中。他迷惑於人腦在即使只有一隻耳朵有聽覺的情況下,也能夠不用轉頭就偵測出聲音的來源方向。Zucarelli發現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釋這種能力。Zucarelli也發展出全像式音響的科技,一種錄音的技術,能夠幾乎真實無誤地重新復制出聲音現象。

 
  Pribram 相信我們的腦部根據外在波動的輸入,以數學方式建立出「堅硬」的現實。這種想法也得到許多實驗上的支持。實驗發現,我們感官對於波動的敏感度要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遠為強烈。例如,研究者發現我們的視覺對聲波也很敏感,我們的嗅覺是與我們現在稱為oamic 的波動有關,而甚至我們體內的細胞也對很廣大範圍的波動敏感。如此的發現使我們推論,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覺領域中,這種波動才能被整理歸類為正常的知覺。

-  但是當Pribram 的全像式腦部模型與 Bohm 的理論放在一起時,才顯現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為如果這個世界的堅固只是一種次要的現實,而真正「存在」的是一團全像攝影式的波動,而如果頭腦也具有全像式結構,只從這團波動中取出部份的波動,數學式地轉換成感官知覺,那麼客觀現實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客觀現實就停止了存在。正如東方宗教的教義,物質世界是一種maya,一種幻象,雖然我們也許以為我們是實質的生物,活在一個實質的世界中,這也是一個幻象。我們其實是漂浮在一個充滿波動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們從這個大海中抽取出來,並轉變成實質世界的波動,只是這個超級全像式幻象的許多波動之一。


  這種對於現實的驚人新觀點,BohmPribram的合成理論,被稱為全像式模型理論(holographic paradigm),雖然許多科學家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它,但這個理論風靡了其它人。一小群逐漸增加的研究者相信,這也許是科學到目前為止,關於現實最準確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釋許多科學以前未能解釋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許多研究者,包括BohmPribram,注意到許多超心理學的現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下變得較為容易了解。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個大全像結構的個別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的,心電感應其實就是進入了全像式的層次。如果一個分別的個體A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個體B的腦中,如果這兩個分離的個體原來已經是連接的,這種現象就很容易了解。同樣的,以精神力量來移動遠處事物的能力(psychokinesis)也變得比較不神秘,因為在一個具有無限連接的宇宙中,個體與被移動的物體已經是一體的。 


  BohmPrigram 也指出,許多宗教或神秘經驗,如與宇宙合一的超越體驗,或許也是因為進入了全像式領域之中。如他們所言,也許過去許多偉大的神秘體驗者所談論的一種宇宙一體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心靈中一切真正與宇宙合一的那部份。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受到其它科學領域的慎重注意。Stanialav Grof,馬裡蘭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相信全像式模型理論可以解釋心理學上許多的無解謎題。Grof特別感覺到,全像式模型理論提供了一套模型來了解許多人在知覺轉換狀態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中會經驗到的怪異現象。 


  那位女人的經驗並不獨特。在他的研究過程中,Grof遭遇到的病人們倒退了並代表了幾乎在進化史上的所有生物(這個研究發現影響了電影「替換狀態」(Altered States )中的人退化為猿猴的情節)。還有,他發現如此的經驗時常包含了隱晦的動物學細節,而後來證實是正確的。 

 

  退化回動物並不是Grof研究中唯一令人迷惑的心理現象。他也有病人似乎進入了某種集體的或族群的潛意識中。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突然能詳細地描述波斯祅教的葬禮,和印度教的儀式。在其它的經驗中,有人能給予令人信服的靈魂出體報告,或預見未來,或倒退回前世的回憶。-


  在後來的研究中, Grof發現在沒有使用迷幻藥物的治療會談中,相同程度的現象也會發生。因為在如此經驗中的相同要素是,個體的意識昇華超越了平常自我的界限,或時空的限制,Grof稱此現象為「超個人經驗」(transpersonal experiences),而在六十年代晚期,他創立了心理學的一支,稱為「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專注於此類的研究。 


  雖然Grof新創立的超個人心理學得到專業學者的支持,成為受人尊敬的心理學支派,但是這幾十年來Grof和他的同僚都無法提供一個體系來解釋他們所看到了奇異心理現象。但是全像式模型理論的出現改變了情況。如Grof最近所言,如果心靈的確是一個整體的一部份,這個整體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僅連接一切心靈,包括過去現在,同時也連接一切原子,一切生物,及時間與空間本身的無限,那麼心靈偶爾會涉足於這個迷宮中,產生超個人的經驗,就似乎不足為奇了。 


  全像式模型理論也可以應用到所謂的基礎科學,如生物學上。維琴尼亞州Intermont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 Floyd 指出,如果現實的堅固只是一個全像式的幻象,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創造了腦部以及身體,還有環繞著我們四周的一切,被我們當成實質的世界。 


  如此對生物結構的觀點逆轉,使研究者指出醫學及我們對於醫療程序的了解也可被全像式模型理論所改變。如果身體的實質結構只不過是意識的全像式投射,那麼我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責任就要超過目前醫學知識所容許的。現在我們視之為奇跡式的疾病康復,就可以解釋為由於意識的改變,而影響了全像式身體的改變。相同的,令人爭議的新醫療技術,如意念的想象,會如此有效,因為在全像式的領域中,意念的影像是與「現實」一樣的真實。 

 

  甚至在「非尋常現實」(non-ordinary reality) 中的異象與經驗,在全像式模型理論之下也成為可以解釋。生物學家Lyall Watson在他的書「未知事物的禮物」(Gift of Unknown Thing)中描述他與一位印度尼西亞女巫士的接觸,她借著表演一種儀式舞蹈,能夠使一整排樹瞬間消失在空氣中。Watson說他和驚訝的旁觀者繼續觀看女巫士,她使樹群重新出現,然後又消失,又出現了好幾次。雖然目前的科學無法解釋如此的事件,但是如果「堅硬」的現實只是全像式的投影,如此的經驗就有理可循。也許我們同意什麼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只是因為我們所謂共識下的現實,是架構於人類的潛意識中一切心靈都相互連接的領域。-


  如果這是真實的,這會是全像式模型理論中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因為這表示如Watson的經驗之所以是不尋常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我們的心靈來相信如此經驗是真實的。在全像式的宇宙中,我們改變現實結構的可能是無止盡的。我們所知覺的現實只是一幅畫布,等待我們著手畫任何我們想要的圖畫。任何事都有可能,從用意念的力量來彎曲湯匙,到人類學家Castaneda與亞基印地安巫士 Don Juan的奇幻經驗。因為魔術是我們的天生權利,並不比我們在夢中創造現實的作法更為神奇。 


  的確,甚至連我們對現實最基本的看法都成為可疑的,因為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如Pribram指出,甚至連隨機偶發的事件都可視為是根據全像式原理,因此是經過安排的。同步的或有意義的巧合都算是意外,而現實的一切都可視為一種隱喻,因為連最偶然的事件都隱藏著某種平衡。 


  不管Bohm Pribram的全像式模型理論會被科學界接受,或不名譽地消逝,這還要拭目以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對於許多科學家的思考產生了影響。就算將來可能發現全像式模型理論並不足以解釋次原子粒子之間的瞬間通訊現象,至少,如倫敦Birbeck大學的物理學家Basil Hiley所言,Aspect 的發現顯示我們「必須準備對現實採取革命性的新觀點」。



相關講記()

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最近有同學在網路上下載了三篇科學的報告,跟我們現在講的這段經文很接近,很值得我們做參考。讓我們曉得現代的科學家也不簡單,發現了過去科學家所沒有發現的諸法實相,就是宇宙的真相。我們節錄裡面重要的兩段。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學物理學家阿斯派克特(Aspect),他領導一個小組。這些研究人員用科學的方法實驗,頭一次證實「超光速」的存在,這個實驗打破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的定律。由此可知,科學家所認定的定律不是真的,可能後面有個科學家會把他推翻。因此,現代科學家也很聰明,雖然說定律,不敢講永恆不變。科學不斷的在進步,把前人的定律都修訂了,改變了。這個時候倫敦大學物理學家大衛玻姆(David Bohm)給予獨到的解釋,相信阿斯派克特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的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個幻相,是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全息攝影相片是什麼?我們看下面科學家的解釋。

  玻姆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全息是什麼意思?好比一張照片,裡面有個人像,如果你把它切成兩半,每一半當中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再把它撕成許多的小碎片,任何一個小碎片中也看到完整的人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做全息照片。大概我們很多人還沒有這種經驗,沒有看過這個照片,這個照片是科學家發現的。他們用三維空間,在三維空間攝像,用三維的攝像機,兩個三維攝像機合起來就變成六維的,這個照片裡面就是這種情形。所以他的結論,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係的整體,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也就是說整體包括在部分之中。這個發現跟佛經上所講的很接近。

  《般若經》諸位都非常熟悉,如果你天天做早晚課念《心經》,你都念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五蘊就是宇宙人生的實相。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物質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合起來,佛法用五個字來代表。無論是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不存在,今天科學家他們也發現了。所以這一部六百卷《大般若經》說些什麼?說一切法,世出世間法統統包括在其中,無論是心法、是色法、是不相應行法,都在其中,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為什麼我們看的法好像都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看錯了。

  這些科學家說,他說真正要看到宇宙的真相,一定在高維次的角度來看三維世間。這就曉得,就像剛才我們念的他的結論這一段文一樣,他是用一個全息攝影相片做比喻。這個全息攝影相片也許有同學看見過,就是立體電影,我問過不少人看見過。我見過一次,在美國東部的迪斯耐樂園,看過一次立體電影,那就是全息攝影的相片。看起來好像是真的一樣,有深度,你不知道它是假的。我們這個現實環境當中是更高維次的投影,所以人在裡面完全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個實在難懂。

  賢首國師當年在宮廷裡面講《華嚴經》,也是講到這一段的時候,皇上聽了聽不明白,就向賢首國師請教,你講這個我沒有辦法體會。賢首國師很聰明,請皇帝在院子裡面建個亭子,八角亭,這個很容易,皇上一個吩咐下去,幾天就造好了。這八角亭每一面放一面大鏡子,八面鏡子。造好了之後,賢首國師就請皇上到亭子當中,你站在那個地方,向四面看一看。這個鏡子互相照,八面,一個人,在這個裡面現出的人像真叫遍法界虛空界,數不清。皇上這一看明白了,那是影像,不是真的。你這一個人一個動作,你看那些人全部都有動作,有跟你同樣的動作,有的動作你看是相反的。隨著角度不一樣,你看到它現的人像也不一樣,其實就是一個人。這兩面鏡子互相照,或者三面鏡子,這個現在都很平常。

  所以宇宙真是一個幻相,不是真的。佛菩薩常常教我們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是絕對正確的。放下,你就見到宇宙的真相。所以這些科學家他能不能見到?他見不到,他只是在理論上推想。有很多發現是依靠數學,從數學裡面發現有這個可能,然後再用機械的方法,科技。像立體的攝影,是從雙重三維的攝影,就變成六維的,人造的,可以能夠體會多元次空間的一些形相。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量的。宇宙確實,佛法裡面常講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體(理體),佛法裡稱為法性。

  所以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裡面有句話說「一塵出生無盡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塵很微小,比科學家講的把相片撕成碎片,怎麼樣撕成碎片也沒有辦法像小到一微塵那麼大。一微塵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原子、電子、粒子、夸克,這是佛家講的微塵,這個他們發現了。一微塵裡面還有些什麼東西?沒發現。這個比科學講得進步,進步太多了,現代科學要跟它比是望塵莫及。「一塵之內,即理即事」,就是理,就是事;就是人,就是法;就是依報,就是正報;就是染,就是淨;就是因,就是果;「即同即異,即彼即此,即一即多,即廣即狹,即情即非情」,情是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非情是無情眾生,我們今天講植物、礦物;「即三身即十身」。換句話說,這不就是說一微塵裡面是什麼?是宇宙,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在一微塵裡面,你看是不是像他所講的全息照片?他們現在全息照片是看到一張,確實一張照片裡頭有一個人像,撕成碎片,每個碎片裡面還是一個完整的人像,人像縮小了,這就是多維次的投影。

  這麼大的宇宙,無量無邊的宇宙,你看看有多少眾生!就在一微塵裡頭。這個大乘經教裡說得多,宇宙沒縮小,微塵沒放大,微塵裡頭有宇宙,在佛法裡面講叫法界。微塵裡面的法界誰能進去,到裡面去參觀遊覽?我們前面念過,普賢菩薩有能力自在出入,我們無法思議,不能想像,微塵肉眼看不見。那我們想,十方諸佛菩薩,微塵裡有沒有?有,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微塵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這依舊不是我們的境界。能不能想?不能想。所以佛法不可思議,這句話意思並不是說這是沒有法子想像,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太淺了。不能想像,無法說明,說不清楚,不是,這個意思很淺。真正的深義,佛是告訴你,你不要用思想、不要用言語,這個境界你就證得;換句話說,就是叫人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真正放下之後,諸法實相你才真正明瞭,你能契入,你能得受用。十方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這裡面種種依報、正報,依報是環境,正報是有情眾生,就是十法界眾生,無一不是心現識變。

  這段文後面還有幾句,「何以故」,提出這個問題,這什麼緣故?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賢首大師告訴我們「理事無礙」,理是能現,事是所現,「法如是故」,自性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法爾如是,我們一般人講它自然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佛在《華嚴》後面給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哪個沒有?各個都有,平等平等。為什麼今天你得不到?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壞在這裡。

  我們常常在提醒,自己要覺悟,放下一切執著,你就證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六道裡面很複雜,哪一道都不簡單。天有二十八層,就是二十八類。畜生,你看畜生多少類?餓鬼有多少類?地獄有多少類?佛經是講大類,給我們說了幾十種。大類裡頭還分很多類,真的是無量無邊。然後你就想想我們自己多麼可憐,過去無量劫來迷失了自性,墮落成凡夫,墮落在輪迴裡面。輪迴就像真的古人講作繭自縛,輪迴從哪裡來?自己變現的。沒有,自性裡頭沒有輪迴,沒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大水泡,輪迴是大水泡裡頭一個小水泡。小水泡是從堅固執著上來的,執著沒有了,這水泡就破了,你就看到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你就看到了。再把分別丟掉,不要了,你就見到佛法界,這個佛法界不是真的,相似即佛;再把妄想放下,你就見到真的。我們為什麼不放下?

  自性本來具足智慧德能,德是什麼?純淨純善。純淨是沒有絲毫染污,純善是沒有絲毫邪惡,沒有,那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本人。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說老實話,我們這一生要是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大般若》,沒有遇到《大方廣》,我們依然是個糊塗蛋。想到這些地方,自己真的是得無限的安慰,這一生真不容易,真正幸運。遇到這些大乘聖教我們才明白,這個明白是解悟,明白了,明白之後要好好的修行。修行是什麼?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放下起心動念。怎麼修法?最高的一個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再起心動念,這是修行裡頭最高的原則。要不要見色聞聲?要。如果不見色聞聲,你怎麼知道起心動念?見色聞聲,我喜歡、我討厭。你怎麼會喜歡?怎麼會討厭?你起心、你動念了,你分別、你執著了。所以你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剎那之間同時起來的,速度太快了。快到什麼程度?不可說不可說,確實我們今天講億萬分之一秒。起來,它有先後,但是太快,好像是同時起來;實在告訴你,不是同時。

  佛對於我們中下根性的人,就是煩惱習氣太重,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長,真的是可憐憫者。佛教導我們,你已經養成這個習慣,要改也改不掉,慢慢來,從哪裡改起?從不執著改起。我起心動念了,我有分別了,不要執著。不執著也不容易,那怎麼辦?執著輕一點,這就叫放下。慢慢的放,希望你一年比一年進步。修個十年、八年,你要進步,怎麼進步?一個月比一個月進步,再往上提升,一天比一天有進步,你成功了。不要到一天比一天,到一個月比一個月進步,你遇到念佛法門,你有把握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假如真的把執著斷掉,不再有執著,這是我在講席裡常常勸勉同學的,就是把自己從內心之處,把對人對事對物對立的念頭放下,從這裡開始,我不再跟人事物對立,你就用這個功夫。他對我好,我不跟他對立;他對我不好,我也不跟他對立。平等的恭敬,平等的供養,這個供養就是我們的服務,平等的尊重,對人是這樣的,善人、惡人都相同。不要想著這個人善、那個人惡,把善惡都忘掉,你的心就清淨,你的心就平等。平等心、清淨心是性德,是屬於純淨純善。如果沒有忘掉,這個是善,那個是惡,我喜歡善、討厭惡,你還在執著;換句話說,你依舊出不了輪迴。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懂得。為什麼把善惡都放下?都是虛妄,善是虛妄,惡也是虛妄,天堂是虛妄,地獄也是虛妄,你何必把它放在心上?這是什麼?走明心見性的道路,走念佛成佛的道路。

  實在我們沒有辦法契入這個境界,用一句阿彌陀佛。念頭才起,不管善念、惡念才起,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才起,馬上就覺悟。修淨宗的人,覺悟的是什麼?念佛,阿彌陀佛。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一句阿彌陀佛代替了,把那個打掉,這叫真念佛人,真會念。不會念佛的,口裡念佛,心裡面還在計較,那是不會念佛的。會念佛的人,這一念就把對立念掉了、恩怨念掉了。那為什麼還要報恩不報怨?這是給世間人做個好樣子,是為眾生的,一切是為迷惑顛倒眾生,我們要做正面的樣子給他看,不能做負面的。對自己要怎麼辦?三輪體空,不著相。修一切善,不著修善的相;斷一切惡,不著斷惡的相,斷惡修善都是做樣子給人看的。這個道理要懂,這叫大慈大悲,這叫救苦救難,做給別人看的。自己的心走向寂靜,真正是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一切諸佛菩薩,法如是故。

  下面講「十身互作,自在用故」。《華嚴經》講十身,一般大乘教裡面講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華嚴》講十身。哪有那麼多?實際上真正的身就是法身,法身是體。三身從法身上變現出來,十身還是法身上變現出來,變那麼多幹什麼?互作,作什麼?作用,顯示出大自在,無方大用。這種作用,在自己沒有達到圓滿成就,作用裡頭有一分自利;自己圓滿成就之後,成佛了,證到究竟佛果,十身起用是普度眾生。所以無方大用裡頭,總的來說,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所以身不是一定的身,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就是十法界的身;在天上,天身;在人間,人身;在畜生道,畜生身;在餓鬼道,餓鬼身;在地獄道,地獄身,不一樣。在中國現的是中國人身,在印度現的是印度人身,在西方現的是西方人身,一定現同類身。畜生道裡面,在螞蟻道裡現螞蟻身,在牛群裡面現牛身,什麼身都現。自己沒有起過心,沒有動過念,能現,現無量無邊身,這個道理很難懂,很不好懂。

  我們看江本勝的水實驗,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水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任何人你給它信息,你面對著它,說幾聲「我很喜歡你,我很愛你」,它就回應一個結晶給你看,那個結晶非常之美,用顯微鏡照相照出來。你給它相反的訊息,「我討厭你,不喜歡你」,它馬上又顯一個結晶,隨類!顯的結晶很不好看。每個人給它的訊息,它反應出來的,就像人照鏡子一樣,反應出來就是你當時的心行。你一秒鐘之後再去,那個形相大同小異,絕對不是一樣。說明我們凡夫的心行剎那剎那在動,不是靜止的,是在動。

  所以整個宇宙,現在科學家講波動的世界,這跟佛法講的很接近,佛法講無明,無明就是波動。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生三細相,由三細生六粗相,全是波動,除了波動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佛給我們講的是真話,「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真正了解了,你跟萬事萬物接觸,跟萬事萬物共同生活,就是這段經文裡面所說的無方大用。無方是無限的,大用就是「十身互作,自在用故」,我們世間人講的是什麼?幸福美滿,幸福美滿到極處。身心純淨純善,決定沒有絲毫染著,決定沒有絲毫邪惡,為什麼?自性德用。你說多麼令人羨慕、多麼令人嚮往!

  我們的羨慕、嚮往能不能實現?能,為什麼能?因為是你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頭來的。向外求,不見得你能求得到,這是你自己本有的。正是《起信論》裡頭所說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換句話說,所有的染污,假的,本來沒有;所有的一些邪惡也是假的,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它怎麼能不斷?當然可以斷得乾乾淨淨。本來有的怎麼會不現前?自自然然現前。這是佛給我們講真話,只要你把障礙去掉就現前。你為什麼不把障礙除掉?天天對這些障礙這樣的留戀,這樣的愛護,錯了。你愛護你的妄想,愛護你的分別,愛護你的執著,那個愛護是煩惱,你所愛護的也是煩惱,永遠給你帶來無量無邊的煩惱。煩惱起的作用是惡業,惡業變的現象是六道三途,真的叫可憐憫者。

  所以世間第一樁好事,無與倫比的好事是什麼?諸佛菩薩所幹的,幫助人覺悟,這是第一樁好事。幫助人覺悟叫法布施。幫助人覺悟,佛菩薩著不著相?不著相。你看《金剛經》上佛說的,佛菩薩度無量無邊眾生,這就是幫助無量無邊眾生覺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他心地乾淨,一樁事情沒有染著。並不以為,你看我幫助多少眾生!沒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就不清淨,有這種念頭出不了輪迴、出不了三界。為什麼?這個念頭是執著,六道輪迴是執著變現出來的。執著是因,果就是六道輪迴,因斷掉了,果就沒有了。因果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可是你有因,它就有果;因沒有了,果就沒有。所以斷要從因上斷,不能從果上斷。

  真正有少許的體會,你才知道佛法是真學問,佛法稱之為法寶,當之無愧,你才會珍惜。什麼都可以放下,這個不能放下,這個放下真的錯了。別的放下,不錯!這個放下,你就真錯了。今天幾個人真正愛惜佛法,他就是真正懂得佛法;還不愛惜,他還沒有認識佛法。



相關講記()

  非常難得,現代的科學家我們也不能不佩服。有個同學送了幾份資料給我看,我是在這些資料裡頭節選幾個小段跟大家來分享,可以理解經疏的意思,這義趣可以能夠理解。第一篇,我這裡頁數是第三頁,「客觀現實是否存在?宇宙是一個幻象」,這科學家證實的,跟《華嚴》裡面講的有異曲同工的味道。他說一九八二年,距離我們現在不算遠,巴黎大學物理學家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這個實驗報告很詳細,我們的時間有限,把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再提出來。「在特定的情況之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做到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這麼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界線」。

  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相信,這個物理學家名叫大衛,他相信阿斯派克特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這句話非常的重要,「儘管宇宙看起來好像是很具體、很堅實的,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他用這個來做比喻。實在講,我們現在用萬花筒,就好像一個巨大的萬花筒,千變萬化,它沒有時間,它沒有空間。宇宙真的,佛法講諸法實相。他舉這個叫全像攝影相片,大概我們很多人都沒見過,什麼是全像攝影相片?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的相片。要製作一張全像攝影的相片,物體首先要用一道雷射光束照射,然後第二道雷射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就是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在底片上。「全像相片的每個小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全像相片「整體包含於部分中」,這句話非常重要,「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組織與秩序」。玻姆建立另一種用來了解科學家阿斯派克特發現的解釋,他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彼此保持聯繫,不管它們之間距離多遠」,實在講,這就是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沒有距離;時間沒有了,沒有先後。「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當中,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的實際延伸」。這是佛在大乘教裡面常常給我們講的「諸法實相」,確實科學家這些訊息,讓我們對《華嚴經》裡面許多很難體會的,變成比較容易理解,這是科學發現。

  科學家發現的,他能不能契入境界?不能,為什麼?分別執著沒放下,他僅僅靠科學儀器觀察,有這麼奇奇怪怪的現象出來,他也不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的,這他不知道。佛法說明宇宙真相,跟科學是同一個目標,但是不同方法。科學是靠精密儀器觀察,高深的數學來推算;佛法則是用禪定,是用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在《楞嚴經》上講,是第九個層次的禪定,叫九次第定。你要是有這種定功,你對於六道輪迴裡面的現象,真的如觀掌中菴摩羅果,你完全了解了。這是個小範圍,突破這個範圍那是十法界。十法界必須要把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放下,分別真的放下,妄想還沒有放下,你能突破十法界的空間維次,這範圍就大;如果再把妄想真的放下,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你所看到的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邊際的。這是什麼?是法性,法性裡面所有的現相,那就是能生萬法。這些萬法不是真的,就跟這些科學家所講的一樣。一切法裡面找不到大小,所以大的是遍法界虛空界,小的是一微塵,一微塵裡頭居然有遍法界虛空界,這不就跟此地全息照片一樣的道理嗎?他說他這個照片,就是三度空間的這種照片,用激光照成的照片,一張大照片。譬如一個人像,你把這個相片撕成兩半,你去看還是一個人像,完整的。你把它剪成一百份,一百分之一看還是一個人像,還是完整的,這很奇妙,分得再小去看還是完整。

  佛法講的,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以前我們在一般經上聽的「芥子納須彌」,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居然芥菜子裡面有須彌山,完整的,不就跟這個道理一樣嗎?為什麼?因為所有現相都是虛幻,它不是真的。這個跟《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法就是我們現前你六根所接觸到的,你能見、能聞、能知、能覺,不是真的,你所聞、所覺、所知也不是真的,告訴你都不可得。不可得,你在這裡打妄想要得到,你不是自找苦吃嗎?

  所以你要是起妄想分別執著,起妄想一念,動個一念,幻相現前。所以經上告訴我們「迷唯一念」,迷就現相。講得詳細的,是佛經裡面的法相,法相六經十一論,《華嚴》是法相的六經之一。一動念,遍法界虛空界的相就現前,有念就有;沒有念,沒有念是常寂光淨土,佛法裡名相名詞叫「大光明藏」,什麼也沒有,一片光明,那是無念的時候,那是自性在沒有起心動念那個狀態。一起心動念變成什麼?實報莊嚴土。我們現在這些道理懂得了,本來是常寂光土,變成實報莊嚴土,就起那麼一念;如果再有分別?再有分別就變成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再有執著,執著就變成六道輪迴,凡聖同居土,很妙!

  不管能變、所變,你要曉得不要當真,全是假的。所以真正通達明瞭,要不要放下?要,放下好,應該放下,不應該執著。所以放下,你回歸自性。你看佛說得多好,放下執著,你證阿羅漢果,你得正覺;放下分別,你得正等正覺,你成菩薩;放下妄想,妄想是不起心、不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那現前是什麼境界?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在哪裡?在現前,你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就是,六道也在現前。天台大師講得好,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傳記裡面有說,他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佛應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現比丘身。智者大師告訴我們,他說六即佛,他說四土就在一起,他講百界千如。佛講十法界,他講每個法界裡頭都具足十法界,那就變成一百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一百界就是千如,講百界千如。我們現在在人間,人間有沒有地獄?有,人間有地獄,人間有餓鬼,人間有畜生,人間有欲界天,人間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人間有聲聞、緣覺、菩薩、佛,統統有。釋迦佛當年出世的時候,人間佛;弟子當中諸大菩薩,人間菩薩、人間羅漢;上品十善的,人間天人;中品十善,人道,人中之人;下品十善,人間的修羅,羅剎;貪心非常重的,貪心、吝嗇,人間餓鬼;瞋恨非常重的、嫉妒非常重的,那是人間地獄;愚痴,是非善惡都搞不清楚,那是人間畜生。你只要放下一切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執著,我們現前十法界你就看得很清楚,你就曉得天台大師講的一點都不錯。

  全息的理論,這也是一篇報告,我們摘要摘一點點。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就是阿斯派克特,實驗首次證實,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的定律被打破了。因為愛因斯坦說光速是永恆不變,沒有能再超過它的。結果阿斯派克特他做的實驗證實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所以超光速是存在的。所以科學家的發現,往往底下一個科學家就把他推翻。現在科學家發現的,他不敢說它是永恆,後來會有人把他推翻。物理學家大衛,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全息,比如一張照片,裡面有個人像,如果把這張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做全息照片。」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聯繫的整體,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這跟佛法說的完全一樣。佛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體,你要是成佛,你就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十法界依正莊嚴還是自己。一切諸佛如來是自己的性德,這早年講經我們都常說,一切菩薩、聲聞是我們的修德,性修不二。我們今天迷了,就好像人是個整體,我常常用這個做比喻,我們每個細胞,這是整體的一部分,任何一個細胞有痛癢,全身都知道,它裡頭含著整個全體的訊息,不能分割。迷了的時候不承認,不承認其他的細胞是自己,就對立了,這違背了自性;你承認、肯定,確實是一體,這是隨順自性。隨順自性,身心和諧,你跟一切人和諧,跟天地萬物和諧,跟整個宇宙和諧。

  所以我們常常講,我們看地獄眾生,他在那裡受苦,他跟我們是一體,他為什麼要受苦?業報,他自己做錯了,他必須要去那個地方把他的罪業報掉。所以地獄是不是好事?好,自己變現的,自己變自己受,自己洗,洗乾淨就沒了。天堂是善的果報,你做的些功德,那你應該去享受。沒有人主宰,沒有人在支配,沒有人在強制,完全是自作自受。所以受苦受難不可以怨天尤人。你懂得這個道理,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物質環境、人事環境,你的心都是清淨,都是一塵不染,你的意都是真誠,這叫真樂,這叫極樂。

  全息裡面,底下還有一段,我們節取了一段,「隱秩序」,秩序是自性的德行,是性德,「必須被擴展到一個高維現實,這個高維原則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科學家他說的,其包含整個具有全部場和粒子的整體宇宙。科學家不承認有物質存在,他說只有場,場是什麼?場是能量。粒子,粒子已經是物質,場變成物質,所以叫基本粒子,整體的宇宙。於是我們必須說,「全運動在高維空間中卷入與展出,其維數實際上是無限的」。這是科學家說的,空間維次是無限量。「宇宙真空的高維隱秩序被激發而展開和投影為三維物質世界的顯秩序」,我們能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叫隱秩序,這是性德,在佛經佛常常講法爾如是。「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的卷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序」。這是佛經上講的隱顯不二,被他們發現出來,這不容易,真的是隱顯不二。

  在什麼時候完全隱,變成隱,沒有顯?我們曉得,常寂光淨土,完全隱。只要一念不覺,現相就出來,顯秩序就出來。隱顯是一不是二,所以自性雖然隱,它裡面具足萬法,本自具足,一絲毫不欠缺。我們再舉個例子,這個諸位要想想能懂,譬如一個人來投胎,我們曉得父精母血,精子游入跟卵子結合,十個月之後變成一個人。變成人的時候,你看到有眼耳鼻舌,那就顯了。那個時候你能看到有眼耳鼻舌嗎?看不到,沒有!有沒有?它真有;它沒有,它怎麼會變成人?為什麼會變成這麼奇妙的一個身體?那個結構像個機器一樣,它一絲毫沒有欠缺。在精子、卵子那就隱,它統統具足,一點都不缺,它遇到緣的時候它顯現出來,你才看到顯秩序。我們人這些器官、細胞,你看它的運作正常,它有秩序,它不亂。人是小宇宙,外面這個境界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相同,是一不是二。這在五十年前我講經就說過。外面境界是我們小宇宙的擴大,人身是大宇宙的縮小,是相等的,不增不減。他現在說得更微細,他講到粒子,講到場跟粒子,場跟粒子就跟胚胎一樣,這裡面有萬法,能生萬法。惠能大師這二十個字講得清楚。隱秩序在哪裡?就第四句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隱秩序。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顯秩序。這些科學家沒有讀過《華嚴經》,很可惜,無緣;他要讀《華嚴經》之後,他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底下說,「我們由於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以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個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如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這不是十面,八角亭八面都放一個鏡子,一個人站在當中,那你就看到無數的人像。一個動,一起動,所以彼此動作都是假相,其實只有一個人。這就告訴你整個宇宙是一體,十法界莊嚴就是全息的相片。我們今天一個萬花筒,不管怎麼動,就是那幾個碎片千變萬化。這很有意思,讓我們從這個地方來體會經跟疏裡面所說的這些道理。


 我們引用近代的科學家,實在講我們也很佩服他們,他們用精密的科學儀器,觀察微觀世界的現象,發現的是客觀現實的宇宙,結論是什麼?是一個幻象,不是真的,而是一種振動的、一種波動的現象。還有一篇「超弦與多維空間」。我們也把這個波動現象節要,因為完全講出來要費很多時間,我們摘其重點,跟《華嚴經》的經疏可以印證的,提供我們做個參考。超弦與多維空間,這就是波動現象。這個現象跟大乘教裡面講的很接近。佛說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們說得很淺,說得很白,佛說是無明,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話不好懂。不覺是什麼?無明是什麼?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不是波動現象?是,心才一動,十法界依正莊嚴就現前。

  我們講的宇宙,實在講只能講到六道,甚至於六道都講不到,講我們現實的人道,我們講宇宙萬物,我們人六根可以能接觸到的這個六塵境界。畜生一部分我們能見到,還有一部分見不到,至於餓鬼、地獄完全見不到;二十八層天我們也見不到,聽說而已,聽到那些見到的人跟我們講,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自己沒見到。見到的人很多,不止一個,就我們知道的,古印度的這些宗教家見到了;在中國,道教裡面的道士有很多修行不錯的,他們見到了;佛門這些大德,不但出家的,他有定功他見到了,在家居士心地清淨的也見到了。除此之外,另外有些叫特異功能,他們也能見到。可見這個事情不是假的。佛教的殊勝不是教我們聽佛經上講的你就相信,佛不是這麼教我們。佛說佛見到了,菩薩見到了,希望你也見到,這叫佛教。佛怎麼見到的?菩薩怎麼見到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就見到了;換句話說,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也見到。見到之後知道整個宇宙是一體,所有現象是什麼?波動現象,這個現象講到最根本就是起心動念所變出來的現象,大乘教裡常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我們在前面念到兩句話說得好,「迷唯一念,覺止一心」,你看這八個字講得多好。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不是講一個世界,「華藏世界品」裡面講的無量無邊的世界,從哪來的?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現了。雖現,不見得你見到;你會見到,不見得見到全部;那就是這個現相有隱有顯,顯的你見到,隱的你見不到。什麼時候隱顯都能見到?妄想分別沒有了,見到了。你還有起心動念,我們佛門講的八地菩薩,八地菩薩那個念頭還在動;不動,境界就沒有了,不動就是常寂光,他還在動。那個動是什麼?那個動是無明習氣,他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定功淺深不一樣,那個習氣振動的、波動的狀況也不一樣,定功愈深,這個波動愈微細,定力愈淺波動愈大,就是這麼個道理。這是我們得出來華藏世界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佛在那個世界、那個境界裡面,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現身說法。現的什麼身?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為什麼現這個身?因為那個地方那些當機者,就是聽經的大眾,也是這個身,福報大。因為他放下了執著,煩惱障斷了;放下了分別,所知障斷了,二障破掉,他見了法身,證得法身,只是習氣沒斷,這個習氣就是變成了實報莊嚴土。

  實報莊嚴土裡面這些聖賢,實在講都是大聖,他們也應化,遍法界虛空界裡面,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那就太多了,說不盡,那裡面眾生有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有應。那個應的狀況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有沒有來去?沒有,眾生這裡感,菩薩此地應;眾生那邊感,他那邊就應。就像我們開電視頻道一樣,我們在此地打開,境界相就現前,另外一個地方他撥頻道也現前了,就這個道理。沒有來去!有來去就有空間,有先後就有時間,給諸位說,空間跟時間沒有了,所以這個不好懂。我們是分別執著空間、時間是存在的,以為它真有,對於時間、空間沒有了那個境界不容易體會,無法想像,所以叫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上,此地經疏裡面就是講的這個境界。

  難得科學家發現了,發現了,他還是凡夫,為什麼?他是用精密的儀器觀察,用數學,高深的數學在推算,所以數學是科學之母,從這裡發現的。為什麼說他還是凡夫?因為他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放下,雖看到,不得其用,他得不到受用,不像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這在全息,前面講全息的理論,舉全息的照片做例子。那就是一張照片,這裡面圓圓滿滿的圖像,你把這個照片剪得很碎,剪成碎片,隨便哪個碎片你去看,裡面還是完整的圖像。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圓滿的,所以大小不二。為什麼?大是性德,小也是性德,法性沒有大小,法性沒有先後,法性沒有動搖,沒有動搖就無處不在。六祖講的五句話,我們細心去體會,他講法性,他見到性,也就是說他把起心動念放下,他見到諸法實相。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說法性就是說法相,說法相就是說法性。「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隨拈一器都是金,金跟器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認為很小,一粒塵沙,科學裡面講的更小,一個基本粒子,佛經裡面講微塵,極微之微,這一微塵裡面有圓滿的世界,普賢菩薩能進去。

  誰是普賢菩薩?《普賢行願品》裡面講了十個條件,你把這十個條件具足,你就是普賢菩薩。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一直到三迴向,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實際是自性,你就有能力進入微塵裡面的世界,他得受用。普賢菩薩,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十願是性德,是自性的起用,只要你覺悟了,你本來就是這樣。我們現在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願完全相違背,那是迷失了自性,道理在此地。誰要是覺悟,性德現前了,那就是普賢。我們對普賢說得很清楚,用最明顯、最簡單的說法,什麼人是普賢菩薩?你所學的統統能夠應用在生活上,你就是普賢菩薩。我們常常介紹這四大菩薩,在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代表大乘法。九華山的地藏代表什麼?孝親尊師,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五台山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理智,峨嵋山的普賢菩薩代表實踐。什麼實踐?你把孝親尊師、慈悲、智慧統統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叫普賢菩薩。然後你就想想,這四個菩薩是不是一個菩薩?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沒有先後,沒有隱顯。

  杜順、雲華、賢首、清涼再加上宗密,這是華嚴五祖。杜順、雲華講《華嚴經》,說十玄門,好,玄妙!這十個意思你能懂,你通達,你能入華嚴境界。可是千經萬論,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經教,給諸位說,總的來講不出四個字,「看破放下」,這是佛法的總綱領。你必須放下,你就看破,看破是明瞭,自性智慧現前,通達明瞭;你不放下,你看不破。科學家雖然能講到這個地方,還是沒有看破,他沒有放下,不得其用。這就是真正奧妙的地方還沒有看到,他沒有看到夸克裡頭有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他沒有看到。他放下,放下就看到。所以千經萬論沒有別的,教我們放下而已。整個宇宙是一體,整個宇宙是自己。你執著這一點,其他的你都得不到受用。我們要把這個原理原則搞清楚。

  現在我們看看這個波動現象,就是「超弦與多維空間」,我們節錄的這幾句話,這科學家說的,給我們做個參考。「超弦理論認為,不存在粒子」,你看看到最後,粒子是什麼?是基本的物質,所有物質現象是它變出來的,這個東西沒有了,物質就沒有了。這跟佛家講的萬法皆空,《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不是這個情形?真的,物質不存在,物質是幻相。後面說「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他把什麼?他把那個琴,琴不是有彈琴的弦嗎?你彈的時候振動。他說粒子從振動裡頭產生出來的。他想像,這是幻想,想到有個弦。佛告訴你,弦都沒有了,心動!六祖大師當年到法性寺,就是現在的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他看到有兩個聽眾,外面風吹著幡,兩個人在爭論,一個人說,你看幡動;不是的,風動,那個講幡動,他們兩個在爭論,爭論不休。六祖走上前去跟他們兩個說,「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風也沒動,幡也沒動,是你心在動。這才把現象的根源說出來了。印宗法師經講完之後下來跟他交談,佩服得五體投地。

  「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他是假設有個弦,說「最奇特的是,弦並不是在平常的三維空間運動,而是在我們無法想像的高維空間運動。我們過去關於空間的觀念都是錯誤的,空間正在以一種陌生得令人驚訝的方式活動著」,這是科學家講的。下面他說「物質是由原子組成,原子(是最小的物質)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組成。夸克和電子似乎是沒有內部結構的點粒子」,稱為基本粒子,那也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極微之微,「因此把它們稱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質的基本單元,就像英語裡面的字母一樣。已知的基本粒子並不僅僅是夸克和電子兩種,而是多達數百種。而且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電子像地球那樣,既公轉也自轉,永遠以固定不變的速率在旋轉,稱為內稟自旋。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與電子相同的自旋」。

  這段話說明宇宙間這些森羅萬象,在佛法裡面講的自性能生萬法,怎麼生?波動現象。你看佛說的「迷唯一念」,那個一念就是波動,只要一動,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的現象就生了。它有沒有次第?是有次第,太快了,我們沒法子觀察到。它的次第在《唯識論》裡面講得很清楚,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就叫做無明,無明就是不覺,不覺就叫無明。這一念不覺怎麼樣?大光明藏見不到了。不動的時候,心裡沒有念頭不動的時候是光明的,自性是光明的、是圓滿的,宇宙是大光明。而且這個光不刺眼睛,非常柔和,這是自性的光;不像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燈光或者是陽光,它刺眼睛。所以性德的光是柔和的,這個磁場非常之好。可是你心一動,這就失掉,你就見不到了,這個光明就變成黑暗,所以叫無明,明沒有了。本來是明的,你心一動就變成無明;心不動的時候,無明就沒有了。所以無明不覺生三細,無明裡面有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就是動,就是此地講的它不斷的在動,從來也不停。但是你要曉得,它那個動就像我們電影的放映機一樣,確實這個動不是連續的,它是剎那剎那,像閃光一樣,一閃一閃的,它閃得太快了,我們看到好像是連到,其實它是一念一念的。所以你一念覺,無明就沒有了,覺也是一念,迷也是一念。我們現在這個現象就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它全是迷,念念都沒有覺悟過,都在迷,它都在動,不動就覺了,極其微細的還是在動。縱然到真不動,習氣還在動,所以有習氣才有實報莊嚴土,如果習氣沒有了,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我們也不容易,總算把這個東西搞清楚了。有習氣沒有現行,所以他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障礙,沒什麼大的障礙。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究竟圓滿的妙覺位,這四十二個位次,可以說是智慧功德都同等的,都沒有差別。這前面清涼大師跟我們說過,李長者說得也很清楚,真的是平等的。

  不平等我們就明白了,不平等從哪產生?從分別執著產生,那不平等。分別就不平等,執著就不清淨,你想想對不對?沒有執著,清淨心現前;沒有分別,平等心現前;不起心、不動念,覺了。然後回頭我們看看《無量壽經》,那就妙不可言。《無量壽經》教我們修什麼?修清淨、修平等、修覺,你看看它三個次第,不能顛倒的。為什麼叫你先修清淨心?先放下執著,清淨心現前;再放下分別,平等心現前;最後再叫你放下起心動念,覺了,清淨平等覺。到這個時候你入法界,入什麼法界?入一切諸佛法身菩薩的報土,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什麼樣子?大乘、無量壽、莊嚴,你看經題上,都在經題上。大乘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華嚴.出現品》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見得大乘無量壽莊嚴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現在沒有是隱秩序,你要是真的得到清淨平等覺,那就變成顯秩序,你真得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