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視界系列兒童繪本(第二套)書單
1. 書名:馬汀的一天 (國家/阿根廷) 【相關主題──畜牧業】
2. 書名:真正老森林 (國家/澳洲) 【相關主題──森林保護】
3. 書名:快樂喬伊 (國家/加拿大) 【相關主題──錢的價值】
4. 書名:爸爸的路 (國家/中國) 【相關主題──絲路通商】
5. 書名:大鬍子爺爺的桌子(國家/義大利) 【相關主題──第一家銀行】
6. 書名:陸地的秘密 (國家/荷蘭) 【相關主題──填海造地】
7. 書名:芙蘿莉卡的冬天 (國家/羅馬尼亞)【相關主題──經濟結構】
8. 書名:綠色節 (國家/蘇格蘭) 【相關主題──紙類回收】
9. 書名:我的朋友黑眼淚 (國家/坦尚尼亞)【相關主題──與動物共存】
10.書名:水牛與小牧童 (國家/越南) 【相關主題──農業】
大視界系列兒童繪本 (第二套) 10本1. 書名:馬汀的一天 (國家/阿根廷) 【相關主題──畜牧業】
2. 書名:真正老森林 (國家/澳洲) 【相關主題──森林保護】
3. 書名:快樂喬伊 (國家/加拿大) 【相關主題──錢的價值】
4. 書名:爸爸的路 (國家/中國) 【相關主題──絲路通商】
5. 書名:大鬍子爺爺的桌子(國家/義大利) 【相關主題──第一家銀行】
6. 書名:陸地的秘密 (國家/荷蘭) 【相關主題──填海造地】
7. 書名:芙蘿莉卡的冬天 (國家/羅馬尼亞)【相關主題──經濟結構】
8. 書名:綠色節 (國家/蘇格蘭) 【相關主題──紙類回收】
9. 書名:我的朋友黑眼淚 (國家/坦尚尼亞)【相關主題──與動物共存】
10.書名:水牛與小牧童 (國家/越南) 【相關主題──農業】
《馬汀的一天》主題/阿根廷──畜牧業
透過住在彭巴草原農場的小男孩馬汀一天的生活,來學習農業發展。每天一大清早,馬汀會帶著一隻小牛到農場。突然之間,小牛一溜煙跑走了,馬汀找遍了無邊無際的彭巴草原。從這篇故事可以了解馬汀一天的工作,還有他認真搜尋的過程。最後透過高卓牛仔的幫忙,終於找到了小牛。
農牧業原本是人類與大自然相處最密切的生活型態,不過由於人口增加、人類需求驟升,現代的農牧業卻變成危害整個生態平衡的因素之一。
牛反蒭一下、放一個屁會排出使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的廢氣?這恐怕是馬汀和艾莉兒想像不到的。河水依然潺潺流,草原依舊一望無際啊!
但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顯示,牛屁和牛屎所排出污染氣體有一百多種,其中氨的排放量就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二,而氨正是導致酸雨的原因;甲烷排放量占全球總量三分之一,這種氣體使地球暖化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二十倍!
而全球10億5000萬頭牛排放二氧化碳,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8%,超越汽車、飛機等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灣的環保署也提醒大家,無論是暖化的幅度及陸沈的速度,台灣都將高於全球的水準。暖化的衝擊,對台灣而言,是更嚴峻的考驗。
所以,在科學家致力於改進牲畜排泄系統,尋找減少甲烷排放量方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努力節能減碳,減少食肉、降低奢華的欲望……這樣馬汀故事中的自然美景、快樂生活,才可能永遠持續。
《真正老森林》主題/澳洲──森林保護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孰輕孰重?透過澳洲的妮可與英國的傑克的通信,讓讀者看見了澳洲昆士蘭地區,在二十幾年前保護熱帶雨林的一個個案。妮可的信透露出經濟依賴者對環境保育的不了解與不信任感。
住在雨林區的妮可,雖然以家鄉的大樹為榮,但是看到大人們為了收入來源可能會消失,或是生活方式必須改變而發愁,她也不免擔憂,希望回到過去的歲月。直到筆友傑克告訴她雨林的重要,妮可自己也去圖書館找了資料,她方才體認到熱帶雨林不只是家鄉的經濟命脈而已,它也是無數動植物的家、地球的肺,以及全世界的寶藏。
妮可與家鄉「米拉米拉」的人,開始懂得雨林保存的重要。可見環境保護的觀念,並不是憑空得來,而是要透過大家的努力,從教育與行動兩方面著手,並且要顧及經濟依賴者的生計,假以時日才能達到成效。
《快樂喬伊》主題/加拿大──錢的價值
喬伊患有心智障礙,但是他總是快樂的笑著,還比任何人都開心。社區復健計畫讓他在一家漢堡店內工作。喬伊領到了薪水,但是他跟大家說他不需要錢。其他人跟他解釋錢就是一切,但是他決定把工作辛苦和錯誤中得來的,他把自己做的漢堡和他喜歡的東西,與大家一同分享。
如果付出的另一面,就是收穫,那麼,對於自己的付出,你會想得到什麼收穫?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工作是一種付出,他們希望得到的收穫,通常包括金錢;可是,很多的人還懷抱著超乎於金錢以外的期待,那就是個人存在價值的發展與彰顯,希望自己從工作當中學到一些待人處事的道理,並藉由完成手中的工作而得到自我成就。
喬伊是一個心智發展遲緩的小朋友,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與人際關係的互動,至少,他仍然用心地去執行每一件老闆交代給他的工作。
在漢堡店打工的喬伊,得到的絕對不是只有金錢的報酬,更重要的是,他從工作當中所獲得的成就感,跟同事之間的互動,甚至是上班途中經過的一些鄉親父老所給他的支持與鼓勵,都不是能夠以金錢衡量的收穫。更不用說,對於喬伊來說,他的幣值單位根本與金錢於關。在他眼裡,金錢只是一堆阿拉伯數字堆積成的抽象符號,反到不如一顆顆的漢堡來的實在、也遠遠不如這些漢堡為他所帶來的成就感、快樂和友誼來的動人。
《爸爸的路》主題/中國──絲路通商
故事裡訴說王長勇與父親一同沿著絲路穿越沙漠,帶著中國的絲綢前往遙遠的君士坦丁堡;途中不但拜訪了許多和中原風俗迥異的國度,也目睹了沙漠世界的壯闊與多變,甚至還經歷了千鈞一髮的劫難。故事中也呈現出貿易在歷史舞台上的重要性,以及古代貿易之艱難。
除了驚險萬狀的旅程,故事中也呈現出貿易在歷史舞台上的重要性,以及古代貿易之艱難。相較於今日人們對於「舶來品」司空見慣,這段精彩的小故事或許能讓大家注意到,其實每件物品背後都有一段屬於它們的旅程。
儘管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大多數的我們不曾想像過的沙漠,但是它的主題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居住在島國的我們,有很多的資源和商品都得依賴國際貿易才能夠取得;而在早期航海技術尚未發達的年代,海上貿易更是充滿著艱險與危難。希望透過王長勇的故事,也能讓小朋友們緬懷過去先民為這座島嶼所做的奉獻與努力。
《大鬍子爺爺的桌子》主題/義大利──第一家銀行
在中世紀的西恩那古城,這天正在進行無鞍賽馬節。恩佐把爸爸給他的禮物玩具啄木鳥,交給大鬍子爺爺保管。大鬍子爺爺把玩具啄木鳥放在的小桌子上,然後大鬍子爺爺拿給恩佐一張紙,寫著恩佐會回來拿玩具啄木鳥,但是恩佐離開後,不小心把那張紙給丟了……作者藉由恩佐與大鬍子爺爺之間的互動,巧妙地穿插了銀行這個主題。附錄另介紹有關銀行演變的歷史,及它在社會上所扮演的功能。
隨著故事劇情的開展,小讀者不但跟著恩佐一起歡度了西恩那古城所舉辦的無鞍賽馬節,感染了這座城市熱鬧、刺激、緊張、興奮的氣氛,同時,也因著恩佐的好奇,進而認識了大鬍子爺爺、他的小桌子、小箱子以及他那份神秘的工作。
原來大鬍子爺爺的桌子居然有個名字,叫做銀行。大鬍子爺爺只要在這張桌上寫字,就可以幫人存錢、兌換外幣或是借錢給需要的人。
做事嚴謹的老爺爺,不因恩佐是個小孩,就輕看他的請求,反而答應幫他保管玩具,慎重地為他寫了張證明,保障恩佐的權益。即使恩佐不小心弄丟了那只證明,大鬍子爺爺還能體會恩佐對弟弟的用心,願意為恩佐打破自己做生意的慣例。大鬍子爺爺不但讓恩佐的西恩那之行能開開心心地落幕,也讓待在家中的弟弟有機會盼到一份驚喜。
作者藉由恩佐與大鬍子爺爺之間的互動,巧妙地穿插了銀行這個主題。他讓小讀者沈浸在故事溫馨的結局之餘,也能在書中的附錄裡學習到有關銀行演變的歷史,及它在社會上所扮演的功能。
《陸地的秘密》主題/荷蘭──填海造地
某天,小女孩在地上種了一株鬱金香,奶奶告訴小女孩,腳下的陸地曾經是一片汪洋。造陸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當時平靜的大海瞬間變成狂風巨浪,吞噬了安靜的海邊村莊。村民用他們的手、石塊和木材填海造陸,解決他們多年來,因地勢比海平面低而常淹水導致家破人亡的問題,在這片新陸地上展開新生活。
這是一個人與海爭地的故事。作者用一個小女孩眼中所見的遼闊土地而回溯以前曾是海水的景象。荷蘭用填海造地的方法,解決他們多年來,因地勢比海平面低而常淹水導致家破人亡的問題。
在這人口爆炸的世界中,土地愈來愈少,所以有些土地資源有限的國家用填土,甚至用填垃圾來取得海埔新生地。填海方式大多採用海岸向海延伸,海灣截彎取直或利用多個島嶼為依據進行圍填,忽視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態環境價值,使得自然資源縮減、海灣消失、島嶼數量下降、自然景觀破壞,造成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破壞和海域功能嚴重受損等問題,所以此種方式,不為環保人士所茍同,因為會破壞天然的潮間帶。而潮間帶正是許多海底生物的家。
人與自然是一體共存的,我們如何在使用自然資源時,不破壞自然生態,進而能保護讓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否則唇亡齒寒,傷害自然,最後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藉這個故事讓我們有更深層的思考。
《芙蘿莉卡的冬天》主題/羅馬尼亞──經濟結構
芙蘿莉卡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羅馬尼亞,她把自己本來配給到的食物分給了鄰居瑪利亞的小孩。芙蘿莉卡的父母逃亡期間,瑪利亞一家雖過得艱困,仍幫忙撫養芙蘿莉卡姐弟以做為回報。這個故事讓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主義國家的生活方式,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信任。
一個國家的執政者,總希望國家能縮小人民的貧富差距,達到均富的境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府會以課稅為手段;而在社會主義社會,則以資產國有化的方式為之。兩種經濟結構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但採取的措施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都認為民主、自由及人權是普世價值,而社會主義國家卻剝奪了這些應賦予人們的權利。當人民在受壓迫之餘,挺身而出來抵抗暴權,以爭取原來就應有的權利,就成為必然發生的結果。
故事裡的芙蘿莉卡是一個勇敢且富有悲天憫人性格的女孩。雖然生活在獨裁統治下,但是她都能面帶笑容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樂於幫助別人,讓瑪麗亞及自己一家人可以安渡難關。當她在教會長禱時,相信她也在為所有羅馬尼亞同胞祈福吧!
藉由一則故事來說明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的缺點,可以讓人有更深刻的印象,而故事後的說明及討論更能明白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經濟之優劣。當在讀完這本書後,相信讀者都會對經濟結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綠色節》主題/蘇格蘭──紙類回收
聖誕節的時候,全世界用了幾張聖誕卡?有多少樹因為這些聖誕卡被砍下來?這個有關回收聖誕卡的故事介紹了一個新觀念給我們,這個觀念是我們應該怎麼極致使用已經購買的物品,這樣才可以保護地球環境,不會把地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注重地球的環境保護,但是除了正確回收垃圾外,我們卻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樣的舉手之勞,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裡替環保多盡一份心力。
本書的聖誕卡回收計畫,就是相當值得學習的例子,隨手丟棄的聖誕卡,誰能夠想到要砍掉多少棵珍貴的樹木呢?在台灣,我們有植樹節,希望大家多多種樹,但除了種樹之外,保護樹林不被濫砍,以及珍惜手上的寶貴資源,才是當務之急。而手中的物品,更是要遵守「減量、再利用、回收」三大方向,除了環保,也能呼應樂活的潮流喔!
《我的朋友黑眼淚》主題/坦尚尼亞──與動物共存
肯西和他的家人搬到席林哥地國家公園保護區裡。有一天肯西遇見了一隻小花豹「黑眼淚」,牠的媽媽被獵人殺死了。幾年之後,黑眼淚被放回到野外,但是又幾年過後,兩個好朋友的命運又有了交集。黑眼淚還會記得肯西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地球還有很多其他重要公民,像是這些寶貴的動物們,我們必須共生共存。
這是一本連大人看了都會動容的書。人,是群居的動物,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朋友」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作者由「朋友」這個主題入眼,將朋友之間從相識、相知、到不得不分開的情感輕輕著手,卻絲絲入扣;不僅僅對兒童、即使是大人,都不禁會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想起生命中那陪伴自己的動物夥伴……。
在題材方面,以非洲為故事的背景,讓兒童對於這個陌生的國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在字裡行間,作者不著痕跡地將生態環境與物種和平共存的觀點置入,讓兒童從小就在閱讀中瞭解這重要但卻往往被忽略的課題,可以說是一本大人與兒童可以共享的好書。
《水牛與小牧童》主題/越南──農業
阿輝是一個生長在城市的男孩,後來跟著爸爸回到鄉下老家,那裡有隻耕作的大水牛名叫洛克,和爸爸以前的摩托車同名,阿輝認為水牛根本比不上摩托車,因而非常討厭洛克。有天,一場大水淹沒了村莊,洛克從湄公河中把阿輝救起來。阿輝從此以後不再對洛克有成見。藉由阿輝和大水牛的友誼,期許讀者珍惜與自然的互動,永續與萬物共同生存的感動。
從都市到鄉村,從繁榮到純樸。本篇故事透過主人翁阿輝的心情轉換,看農人耕作的辛勞,看大自然如何影響人類活動,也看農業活動對於越南的經濟有著如何密切的影響。
亞洲國家,大多以農立國。人和土地自然有著深厚的情感。土地之於人,同時也是權力與地位的表彰。如中國歷史上,周朝分封土地給王族、功臣,就是一例。因此,如果一個國家的農業活動逐漸衰退到了必須事事仰賴國外進口的程度,無疑是對該國家自主性的一個警訊。
在工業化的現代,機械設備的大量使用雖然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實際距離,卻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關懷。作者透過了摩托車與大水牛的對比,點出了進步中國家對於科技和人性的體認和抉擇的掙扎,進而引伸出對於農業活動日漸式微的憂慮。藉由阿輝和大水牛洛克的友誼,期許讀者珍惜與自然的互動,永續與萬物共同生存的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